打印

[交流] 一些杂谈乱想

0
看了你肏你妹妹那个帖子,都这样了,你还指望你妹妹好好学习呢?感觉楼主浑浑噩噩,有机会自己也提升一下,看能学点什么东西,开个小店能有什么前途?现在大环境这么差。好好锻炼,沉下来,今后有的是逼草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查查爱爱 金币 +4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2-25 07:15

TOP

0
现在这个社会,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,谁都靠不住的。

TOP

0
你还年轻,已经比99%的这个年纪的人懂事了。99%是什么意思,就是100个年轻人里你是最优秀的那一个。
妹妹读书如果不想认真,你也不用勉强了,那是她的选择。
生活有无限可能,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,可能性更大。早点出去闯闯,哪怕从最底层的事情做起,只要认真做都会有机会。大城市就是大平台,大的平台才有大机会。不要呆在农村里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长风520 金币 +5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3-14 19:42

TOP

0

回复 1楼 的帖子

你的经历折射出当代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代际矛盾和价值冲突。父亲的传统观念、母亲的无奈、堂弟的彩礼困境、妹妹的学习态度,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,实则都是社会转型期的缩影。你坚持"为自己而活"的理念值得肯定,但也要理解父辈的局限——他们是在用自己认知中最好的方式爱你。建议你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,也要学会与家人和解。毕竟,真正的成熟不是对抗,而是在理解中寻找平衡。你已经在思考人生的意义,这很可贵,但别忘了,改变可以从善待身边人开始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查查爱爱 金币 +7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3-15 12:05

TOP

0

回复 14楼 的帖子

谢谢你的肯定,我也在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,行学会许三多的好好活就是有意义,有意义就是好好活,但我发现我的好好活像是麻木的活着。我现在在一步一步既定自己的小目标,去年的目标就是先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好了,今年的目标就是换一套新得家具和家电。我不知道着是不是我的人生价值,但好在有了一个目标一个奔头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查查爱爱 金币 +5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3-15 13:51

TOP

0
我以前也很认真的想过很长时间,关于人生意义,每个阶段,都给出过自己的答案。最近deepseek很火,我尝试问了问题,下面是它的回答,很不错:
人活着是为了什么
引用:
关于“人活着是为了什么”,这是一个人类思考了数千年的问题,不同文化、哲学和个体都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。以下是一些视角,或许能为你提供思考的方向:

1. 生物学视角:延续生命
从自然演化的角度看,生命存在的“目的”可能是延续基因、繁衍后代、适应环境。这是所有生物共有的本能,但人类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

2. 哲学视角:寻找意义
存在主义(如萨特、加缪):人生本身没有预设的意义,但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、承担责任和创造价值,赋予自己独特的意义。

东方哲学(如佛学、道家):人生的意义可能在于超越欲望的束缚,追求内心的平静,或与自然、宇宙达成和谐。

实用主义:意义存在于行动中,通过解决问题、改善生活、帮助他人来体验价值。

3. 心理学视角:追求幸福与成长
心理学家认为,人活着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(如安全、归属感),进而追求自我实现(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)。

幸福可能源于与他人的联结、对生活的掌控感、持续的成长体验,以及对“当下”的觉察与接纳(如正念理念)。

4. 文化与信仰视角:超越个体
宗教可能赋予人生神圣的意义(如服务神明、修行解脱、践行爱和慈悲)。

集体文化中,人可能通过贡献社会、传承文明、守护家庭找到意义。

5. 个人视角:自我定义
意义可以是具体的:爱一个人、创作艺术、探索未知、保护自然、推动公平……

也可以是抽象的:体验世界的丰富性、保持好奇心、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可能。

如何面对“无意义感”?
如果你感到迷茫,不妨尝试:

体验:投入热爱的事,感受过程而非结果。

联结:与亲友、社群或自然建立深度关系。

创造:留下一些让世界更美好的痕迹,无论多微小。

接纳:承认迷茫是自我探索的起点,而非终点。

最终,答案或许藏在你的行动中。
有人通过寻找意义而活,有人通过活着而找到意义。重要的不是唯一的答案,而是你愿意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面对不确定性,我们应当如何作出选择?
引用:
一、决策前的准备:建立底层逻辑
区分「可控制」与「不可控」

可控部分:
聚焦于你能行动的方向(如学习技能、调整心态、制定计划)。

不可控部分:接受市场波动、他人反应、意外事件等,减少对此的过度焦虑。

例子:创业时,你可以优化产品(可控),但无法预测经济形势(不可控)。

明确核心目标与价值观

问自己:“这个选择是否服务于我的长期目标?”(如追求成长、家庭幸福、社会贡献)。

价值观冲突时,列出优先级(比如“稳定 vs 冒险”、“金钱 vs 意义”),避免被短期诱惑干扰。

预期价值分析

计算每个选项的 潜在收益 × 实现概率,减去 潜在损失 × 发生概率

注意:感性因素(如幸福感、人际关系)也应纳入“价值”评估。

二、决策中的策略:平衡理性与直觉
1.最小化后悔原则


想象未来10年的自己,哪种选择会让你更少遗憾?

例子:选择安稳工作可能后悔没尝试梦想,选择冒险可能后悔没顾及家庭。

2.小步试错与灵活调整

将大决策拆解为可逆的小步骤(如先兼职尝试新领域,而非直接辞职)。

保留弹性:设定止损点,并准备备选方案(Plan B)。

3.利用「灰度思维」

拒绝非黑即白的极端判断(如“成功/失败”),接受中间状态的可能性。

例子:换城市工作即使不适应,也可能积累人脉和经验。

4.倾听直觉,但验证逻辑

直觉是潜意识的经验整合,但需用理性检验其合理性(比如“恐惧”是否源于真实风险,还是过往创伤?)。

三、决策后的行动:降低心理内耗
1.拥抱「足够好」而非完美


在信息不全时,追求“满意解”(Satisficing)而非最优解。

心理学依据:赫伯特·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。

2.用行动对抗焦虑

纠结时,先做一件小事推进选项(如调研、咨询专家),行动本身会带来新信息。

神经科学视角:行动能激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,减少情绪化反应。

3.复盘与迭代

定期回顾决策结果,但避免苛责过去的自己(“当时的我已基于最佳信息做了选择”)。

将错误视为数据,而非对自我价值的否定。

四、长期心态:与不确定性共处
1.接受「不确定是常态」


自然、经济、人际关系本质上都是动态系统,控制欲过强反而会导致痛苦。

隐喻:像冲浪者一样,学习驾驭浪潮,而非试图让大海静止。

2.培养反脆弱性

通过多样化能力、资源储备和心智韧性,让自己能从波动中受益(如学习跨界技能、建立支持网络)。

推荐阅读:塔勒布《反脆弱》。

3.关注过程而非结果

定义成功为“是否尽力”而非“是否达成”,因为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。

斯多葛哲学:专注你能控制的行动,放下对结果的执念。

最后提醒:不确定性并非敌人,而是进化的动力。
历史上的突破性创新、个人成长的关键转折,往往诞生于模糊地带。你的选择不必“绝对正确”,只需足够支持你走向下一个路口——而生命的可能性,正是在一次次未知的选择中展开。
[ 本帖最后由 电光石火 于 2025-3-25 22:21(GMT+8)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查查爱爱 金币 +3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3-26 06:44

TOP

0
引用:
原帖由 随心所欲的 于 2025-3-15 13:25 发表
谢谢你的肯定,我也在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,行学会许三多的好好活就是有意义,有意义就是好好活,但我发现我的好好活像是麻木的活着。我现在在一步一步既定自己的小目标,去年的目标就是先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好了,今年的目标 ...
楼主,不是我说你,真的别定什么目标了,你先立个目标,戒肏你妹妹,能不能完成这个小目标,戒断这段畸形的肉体关系,为了妹妹和你的前途。再来谈其它目标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查查爱爱 金币 +3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3-26 06:43

TOP

0
理解你的心情,对你在这个境遇下做出的决定很能理解,可是你还能做的更好,朋友,真的可以更好,更优秀,处理问题更圆润,成长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sandghg 金币 +3 认真回复,奖励! 2025-5-9 11:18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5-28 07:08